電子報

角度影響詮釋-解釋的文字般若

作者/承星綜合法律事務所 李睿禔律師

連絡電話:07-2238356

email:chengstarlaw@gmail.com

事務所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民生一路52號2樓G

    猶記多年前曾於月旦法學雜誌拜讀過張麗卿教授〈 金剛經之所以成為法律與文學的內容〉《月旦法學》 (2015年:頁226-231)一文,後來張麗卿教授將此法律與文學系列之文章集結為一本書《法律與文學——文學視野中的法律正義》(元照出版公司:2020年11月3版),並於初版序內提到:「

法律的概念與學說只是提供一個顯微鏡,使法律人精確的掌握别人的是非;但法律本身不可能是一面鏡子,使人檢視自己。」文學可以當作一面鏡子,使人向自己的內心世界看。透過向內觀照,讓人的生命才可能豐富起來。文學與司法考試無關,但絕對可以因為豐富了生命而使得法律的理解與操作變得更為敏銳。

    我最近幾年的課,更與學生一起研讀『金剛經』,已經不是在討論作品與法律的關係,而是更深層討論『云何降伏其心』及法律人的生命價值與倫理關懷這件事。因為克服雜亂的念頭後,才能讓思緒更為清晰敏銳,瞭解生命的意義後,才知要離相,才能如如不動,才會記住一切有為法都是虛幻,只有管住自己的心,才能成就人生圓融境界。」

    這段話言簡意賅令人深受觸動,而〈金剛經之所以成為法律與文學的內容〉內文僅短短篇幅,教授卻有辦法將文學之侷限性以及金剛經之扼要內涵、啟發,以流暢、通俗的文字加以表達,除澄清了一般人對佛法「空」的迷思,還對金剛經有一個提綱挈領的介紹,都令人受益良多。

    隨著筆者對於佛法的了解以及持念金剛經之體悟漸多(藉此感念身為資深大律師之前老闆引領筆者入法門之機緣),深覺文字般若的精妙(所謂般若是梵語:Prajñā;巴利語:paññā的音譯,中文意思通常翻譯為「智慧」,但並不精確,就是因為般若無法直譯為智慧,所以歷代高僧大德才選擇以音譯的方式保留下來,更接近的意思應該為照了諸法實相之智慧或照見本心之智慧或超越智慧之智慧才是般若),因此想與讀者分享對於金剛經的經題本身如何可以透過不同面向的解釋來加以理解。

    金剛經目前所流通者多為鳩摩羅什大師或唐玄奘大師所翻譯之版本,鳩摩羅什大師是歷史上實在人物,東晉年間出生於西域龜茲國,其為天才兒童一生坎坷,有關鳩摩羅什大師的背景於此暫且割愛(其對佛法的貢獻與影響,可以說只要對佛法稍有了解之人沒有不知道他的,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淝水之戰前秦符堅,即是聽聞西域有高僧鳩摩羅什大師,為求之而派大將呂光伐龜茲),唐玄奘大師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位自西方取經之唐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大師將金剛經經題翻譯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的意思是一種譬喻,以印度當時可能有的一種金剛石(比鑽石還要硬)來表示堅固不可壞、光明遍照、銳利能摧毀一切,而這個「金剛」也就是堅固不可壞、光明遍照、能破一切煩惱的東西是什麼?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性」(即本性),因此金剛就是般若、般若就是金剛(金剛是般若的「體」、般若是金剛的「相」,「用」在波羅密亦即到彼岸),金剛不壞(不會受到任何污染、不會有任何毀壞),而且能斷一切煩惱。

    另一方面,玄奘大師則是將金剛經經題翻譯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的意思在玄奘大師解釋下,就變成是「煩惱」、「習性」,煩惱、習性就如同金剛一樣堅定、一樣的不可壞,而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破除煩惱、習性?就是「般若」,只有照了諸法實相之智慧或照見本心之智慧才能把不可壞的、執著的「金剛」斷除,所以才翻譯為「能斷金剛」。

    兩位大師的翻譯乍看之下似有矛盾,因為鳩摩羅什大師將金剛當作是「本性」,但玄奘大師則是將金剛當作是「習性」,然而如懂得佛法,事實上兩者於解釋上沒有任何矛盾,煩惱、習性的確就如金剛一般固執、堅固、頑固到極點,而煩惱、習性從何而來?不過就是真心本性所產生的妄心所現妄念,所以本心跟妄心其實是一不是二,就如同海水與浪花般,兩者並無分別,因此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陀兩個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但佛陀只就如何降伏其心來回答,因為真心本來就「無所住」,一旦妄念去除、習性放下,原本的真心本性自然顯現,所以本性與習性無二無別,有此正知見,看到浪花時即知浪花不離海水、浪花就是海水(如舉大家所熟知的心經就是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和空是一不是二),而正知見就是般若智慧。

    兩位大師分別從不同面相對同一個字詞作解釋,如僅看字義的表面,當然有所出入,然而從心性上的體會,兩者的的確確是一不是二,今天在人世間的娑婆世界要到達波羅密的涅槃彼岸,似乎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同時也是我們迫切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都渴望從有生滅、煩惱存在的娑婆世界,進入到不生不滅永恆的涅槃世界,這當中獨獨缺少一個方法:不知道如何從此岸來到達彼岸?金剛經的內容即是隨著須菩提一一向佛陀提出疑問(須菩提就是西遊記第一講的主角,須菩提收猴王為弟子後取名悟空,悟一切皆空,孫悟空七十二變即菩提法師教的),由佛陀一一解疑的過程,讓我們了解應如何回歸真如本性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當了知後方知原來此岸就是彼岸,彼岸即為此岸。     最後引一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口述之金剛經口訣:「佛性雖堅,煩惱能亂。煩惱雖堅,般若智能破。」與大家共勉。